柑橘缺锌症又称斑叶病。新梢叶片出现网状花叶,叶小,叶脉绿色,叶肉褪绿,初呈黄绿斑点,后成网状。
老叶主、侧脉保持绿色,叶肉褪绿,出现有规则的花叶状。
严重缺锌时,新梢纤短,叶片直立狭小,簇状小叶丛生,随后小枝枯*。果偏小,果皮光滑淡黄化。尤其甜橙容易出现缺锌症,果小,果肉木质化,汁少,味淡,导致减产。
锌是碳酸酐酶的组成成分,在叶绿素合成中锌是不可缺少的元素。
柑橘叶片的含锌(Zn)量在20毫克/千克以下时,新叶的叶脉间会出现**斑点,并逐渐形成肋骨状鲜明的**斑块。
严重缺乏时,新生叶变小,缺锌时细胞生长、分化受到抑制,上部枝梢节间缩短,叶呈丛生状,果实也变小。
缺锌的柑橘叶肉细胞的细胞质稀少,叶绿体受到破坏。
叶绿体中含有淀粉粒,细胞核的结构无明显的变化。
土壤中有效锌(Zn)含量低于1.5毫克/千克(酸性土用0.1摩尔/升HCl提取)或0.5毫克/千克(石灰性土用DTPA提取),柑橘会有缺锌的可能。
防治缺锌症可根据缺锌原因采用不同的补锌方法。一般在春梢生长前喷洒0.4%~0.5%硫酸锌水溶液加1%~2%石灰及0.1%黏着剂,防治该病效果较好。
此外,也可喷洒0.1%~0.2%氧化锌矫治。
在pH5.5~6的微酸性土壤中,施用少量硫酸锌,可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,但在碱性土壤中则无效;在碱性土壤中可施用硫酸铵、硫酸钾等生理酸性肥料,以减轻缺锌程度。在因缺镁、缺铜造成缺锌症的土壤中,应同时施入含锌、铜、镁的化合物才能收到良好的疗效。在采用以上防治方法的同时,均可以配以增施有机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