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木市(2017年04月10日撤县设市)由陕西省榆林市代管。
神木市,隶属于陕西省榆林市,位于陕西省北端,黄河中游,长城沿线,东隔黄河与山西省兴县裴家川乡相望,西与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的巴旱采当为邻,南隔黄河与山西省兴县大峪口乡相望,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的乌兰木伦庙毗连。
介于北纬38°13′—39°27′、东经109°40′—110°54′之间,市境呈不规则菱形,南北**长度约141千米,东西**宽度约95千米,总面积7635平方千米,居陕西省内各县之首。
神木是**卫生城市、**园林城市、**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、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、全国双拥工作模范县(市)、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(市)、全国科普示范县(市)、全国政务公开示范县(市)、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(市)。
同时也是陕西历史文化名城、陕西省文明城市、陕西省森林城市、陕西省教育强县(市)、陕西全民健身示范县(市)、陕西建设法治**示范县(市)、陕西环保模范城市。
扩展资料
神木历史沿革
神木市境内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聚居,考古发现,境内石峁遗址是现存史前**城址,被誉为华夏**城,或为4000多年前**北方及黄河流域的文明中心。
地处中原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融合前沿的神木,历史上一直是守卫中原、抗击外夷的边关前哨,素为“南卫关中,北屏河套,左扼晋阳之险,右持灵夏之冲”的塞上重地。
道光《神木县志》记载:“县东北杨家城,即古麟州城,相传城外东南约四十步,有松树三株,大可两三人合抱,为唐代旧物,人称神木。金以名寨,元以名县,明代尚有遗迹。”秦属雍州域,唐开元初设麟州,后改为新秦,宋设吴尔堡,金设神木寨,元更名为云川,至元六年(1269)为神木县。
陕西神木县属于榆林市。
神木市位于陕西省北端,黄河中游,长城沿线,东隔黄河与山西省兴县相望,西与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的巴旱采当为邻,南隔黄河与山西省兴县相望,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的乌兰木伦庙毗连。
市境呈不规则菱形,南北**长度约141千米,东西**宽度约95千米,总面积7635平方千米。
城区位于市境中心略偏东南的窟野河东岸,东至马镇乡葛富村65千米,西至尔林兔镇石板太村54千米,南至秃尾河口的界牌村85千米,北至大柳塔乡后石圪台村77千米。
气候特征
神木市季节划分是以气候平均气温20℃为夏,0℃-20℃为春秋。春季风大沙多,冷热剧变,气候干燥。季极端**气温36.7℃。
极端**气温零下16.3℃,平均气温10.4℃。
夏季高温炎热百科,雨水集中,雷暴频繁。夏季各月平均气温都在22℃上,极端**气温30.2-38.9℃。
秋季雨季终止,暑日消退,秋高气爽,天气晴朗。季平均降水量93.6毫米,其中9月份降水量占季降水量的63%,个别年份仍有大雨、暴雨出现。属半干旱和干旱期。
冬季受极地冷气团控制,严寒而干燥,多西北风,降雪稀少。季平均降水量8.0毫米,以雪为主,仅占全年总量的2%,属于干旱期。
神木县隶属陕西省榆林市,位于陕西省北部,秦晋蒙三省(区)接壤地带,国土面积达7635平方公里,是陕西省面积**的县,辖15个乡镇(办事处),326个行政村,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百强县第21位、西北第1位。
神木县属于陕西榆林市神木县地处神府东胜煤田腹地、煤炭资源丰富,该县以煤炭为依托,以民营企业为支撑,坚持走资源开发、煤炭综合利用、能源转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,实现了经济**的跨越发展。全县民营企业累计达到1480多户,实现税费收入24亿多元,民营经济对县财政的贡献率超过60%,全县直接在民营企业就业的劳动力超过6万人。
2007年,神木县共生产原煤4000万吨,煤焦油50万吨,完成财政总收入47.5亿元,地方财政收入10.8亿元。
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35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,达5122元。
陕西省。陕西省神木市,位于陕西北部、秦晋蒙接壤地带,归榆林市直接管辖,总面积达7635平方公里,是陕西省面积**的县级市。
神木历史悠久,文化淳古。
神木市境内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聚居,考古发现,境内石峁是现存史前**城址,或为4000多年前**北方及黄河流域的文明中心。地处中原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融合前沿的神木,历史上一直是守卫中原、抗击外夷的边关前哨,素为南卫关中,北屏河套,左扼晋阳之险,右持灵夏之冲的塞上重地。